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年亚洲经济仍在恢复 增长幅度或有所收敛!

今年亚洲经济仍在恢复 增长幅度或有所收敛

时间:2025-07-06 13:44:25 来源:以己度人网 作者:热点 阅读:823次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4月20日,今年经济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亚洲构建共同未来”的仍恢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

当天,复增年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召开,长幅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介绍年会有关情况并发布了年会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度或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

每经记者张蕊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收敛此次发布的今年经济《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指出,总体来看,亚洲2022年亚洲经济仍将处于恢复进程之中,仍恢但增长幅度或有所收敛。复增据IMF数据计算,长幅预计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5.2%,度或将比2021年下降1.2个百分点。收敛考虑到多种负面因素日益凸显,今年经济报告认为,2022年亚洲经济增速很可能低于当前IMF预测值。

六因素影响亚洲经济增长

在发布会上,李保东介绍,《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亚洲在全球疫情下实现了率先复苏,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2021年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至47.4%。

报告指出,展望2022年,六大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因素需要关注。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相继出现,传播能力更强,原有疫苗防范效果被削弱。2022年初,亚洲多个经济体再现疫情高峰。

二是俄乌冲突后的地缘政治局势。乌克兰危机触发亚欧地缘政治变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推升通货膨胀。避险情绪上升引发亚洲地区资本外流,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加大亚洲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此外,俄乌冲突还可能波及全球能源供给和能源转型。

三是美欧货币政策调整节奏与力度。美联储已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对于货币政策调整持渐进式态度。美欧宏观经济政策逐步转向正常化,将不可避免地给包括亚洲经济体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汇率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债务等带来影响。受支持经济复苏、稳定物价、发达经济体货币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亚洲货币政策面临艰难选择。

四是部分国家债务问题。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达到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占GDP比重约为248%,比疫情前增加了2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全球利率回升,金融环境收紧,激增的全球债务可能会增加经济的脆弱性,阻碍经济复苏步伐。

五是关键初级产品供应。经济快速修复、全球能源转型,扩大了资源商品供需缺口,资源富裕国家的谈判能力上升,也将有助于缓解疫情加剧的财政困难。六是部分国家政府换届。

亚洲数字服贸稳健增长

对于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报告分析,2020年,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需求和供给收缩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全球货物贸易明显下滑。在这一背景下,亚洲经济体对亚洲的出口依赖度持续提升,多数经济体达到2012年以来的新高。

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东盟和中国在亚洲的货物贸易中心地位稳定。然而,亚洲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规模普遍收缩,但是同中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却多表现为正增长。

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仍然是亚太地区货物贸易的两大中心,尤其是中国在此次冲击中起到了维护区域贸易稳定的重要作用。

报告还着重强调,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拓宽了服务贸易的边界。多年来亚洲数字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增长,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中的份额从2005年的16.6%一路攀升至25.5%。在亚洲内部,接近一半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集中在东亚(46.7%),其次为东南亚(22.4%)、南亚(20.1%)和西亚(10.7%)。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盘和林:私域运营谨防陷入流量急于变现误区
  • 新华三集团总裁于英涛:零碳转型过程中 需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
  • 新能源汽车驶进购物中心:销售渠道“暗战”升级
  • 华春莹发推讲述德企在华合作:“与中国脱钩?他们说不”
  • 两部门: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
  • 经济日报: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 300克拉、价值188万美元钻石项链在第五届进博会全球首发
  • 华泰证券:消费“重启”,科技“共生”
推荐内容
  • 《阿凡达2》卖座率达85%!美最大院线CEO感谢马斯克:推特真强大!
  • 五年进博路,通向3M“科技赋能绿色未来”宏图
  • 人民热评:“网课爆破”为非作歹,早该被爆破了!
  •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 高盛:美欧或通过超1600亿美元投资提高电动汽车电池自主供给能力
  • 何小鹏该怎么拯救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