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掘金“小高新” 机构“春耕”忙!

掘金“小高新” 机构“春耕”忙

时间:2025-07-06 02:32:25 来源:以己度人网 作者:休闲 阅读:637次

身处“春生行情”,小高新内外资机构掘金“小高新”(市值较小、掘金机构业绩增速较高、春耕符合新经济发展方向的小高新板块)的热情持续升温。与此同时,掘金机构均衡配置价值与成长成为当下诸多机构的春耕优选战术

◎记者 陆海晴 马嘉悦

在基本面、资金面等合力推动下,小高新兔年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掘金机构市场开始憧憬一轮由流动性与业绩双向驱动的春耕“春生行情”。

从仓位情况来看,小高新外资和公私募已先行一步。掘金机构截至1月20日,春耕私募整体仓位重回八成以上,小高新北向资金1月净买入额更是掘金机构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额。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春耕身处“春生行情”,内外资机构掘金“小高新”(市值较小、业绩增速较高、符合新经济发展方向的板块)的热情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均衡配置价值与成长成为当下诸多机构的优选战术。

兔年开门红:资金持续进场

2023年以来,A股拾级而上的反弹行情令投资者信心大增,多路资金纷纷入场。

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成为市场一大热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北向资金1月的净买入额已超过千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的净买入总额。

据保守测算,2023年外资将流入3000亿元,而如果考虑资金回补、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中国资产优势重现等因素,流入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至5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今年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内资机构也快速提升仓位。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1.63%,较此前一周大幅提升了2.77个百分点,创2022年4月下旬以来新高。

分规模来看,手握重金的百亿级私募加仓力度最大。截至1月20日,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0.69%,较此前一周大幅提升5.33个百分点。其中,满仓及仓位在80%以上的百亿级股票私募占比68.37%,较此前一周提升了18个百分点。

不仅整体仓位在提升,多家私募还借助ETF增配A股。

比如,截至1月5日,银华沪深300价值ETF前10名持有人中包括鹤禧阿尔法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鼎元坤泰成长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二进制稳进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私募产品。截至1月9日,万家沪深300成长ETF前10名持有人中包括纯达知行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景富趋势成长八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多家私募产品。

随着赚钱效应显现,基金产品发行端显著回暖。

从公募基金来看,今年以来超10只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10亿基”也批量涌现。

具体来看,平安策略优选1年持有期混合、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等首募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更是一日售罄。

私募发行也热起来了。据第三方平台统计,尽管今年1月有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但当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仍超过2000只,处于月度备案数高位。

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客户认为市场底部大概率已经探明,未来股票多头策略可能更具机会,一些客户信心回升,选择追加申购。

投资新趋势:增配科技成长板块

梳理持仓可以发现,内外资机构均重仓持有科技成长、消费医药类行业,不过北向资金的配置更为均衡,主动偏股型基金则注重高景气方向,科技成长类行业的配置比例更高。

具体来看,兴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北向资金的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银行和家用电器。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和国防军工。

虽然持仓偏好有所不同,但增配科技成长板块已成为内外资机构的共识。近两年北向资金对以电力设备、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成长类行业的持仓比例明显提升。受益于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募基金也紧盯高成长方向。

此外,从持仓标的市值分布来看,内外资机构掘金“小高新”的热情持续升温。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尧分析称,从北向资金持仓来看,自2021年以来,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个股持仓占比回落。相较之下,中小市值公司持仓占比稳步提高。基金亦是如此,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持仓风格从“以大为美”转向“市值下沉”,“小高新”成为内外资机构掘金新方向。

“去年四季度加大了自下而上挖掘个股的力度,因为我们判断大类行业在经历估值修复后,难以出现持续的贝塔行情,因此策略方面主要以寻找更细分的个股为主。”广发鑫益混合基金经理费逸表示,会继续研究并投资一批中小市值成长股,通过“多翻石头”,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

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的投资思路也较为相似。他认为,基本面坚韧的部分先进制造板块仍具备较好的增长潜力,一些受益于经济稳步复苏的电子、工业通用自动化等板块也存在投资机会。

“春耕”新战术:兼顾成长与价值

如果说掘金“小高新”是机构新的投资战略,那么在配置上兼顾成长与价值,或许是机构在兔年赚取收益的最佳战术。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322家上市公司受到机构调研,调研次数超过1万次。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备受机构青睐,机构调研数量均超过1000次。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消费领域也受到机构的重点关注。

具体而言,1月机构调研最为火热的上市公司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调研数量达447次。参与调研的机构不仅包括汐泰资产、宁泉资产、景林资产、和谐汇一等知名百亿级私募,还出现了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等大型公募机构。

除了祥鑫科技,国产工业龙头、珠宝企业、医美龙头公司1月也接受了机构超300次的调研。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经济稳步复苏背景下,2023年投资机会将多点开花,需要兼顾价值与成长,聚焦业绩确定性优选标的。

在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看来,今年能源、医药、消费和互联网行业均存在投资机会。他认为,经过大幅调整,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回到相对合理水平,而且未来新能源的成长空间非常大,少数能够建立起壁垒的公司值得关注。另外,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医药和消费行业的需求将充分释放,相关企业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

银河基金投资业务总监张杨也认为,今年成长、价值领域均将涌现投资机会。具体来看,一方面,经济企稳回升背景下,传统经济相关板块盈利提速可期;另一方面,以产业周期视角看,光伏、海风、储能、汽车新技术等行业未来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

“今年A股市场可能演绎成长与价值交替上涨的行情。”沪上某头部私募创始人认为,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的板块今年可能迎来阶段性机会。去年8月以来表现落后于蓝筹股的成长板块,如新能源、军工等行业,今年会涌现出一批业绩持续超预期的个股,同样值得重点挖掘。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增设石家庄航空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
  • LME镍事件启示录:“惊魂”后的冷思考
  • 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候任总统尹锡悦举行晚餐会
  • 普京要求31日前提交改用卢布结算天然气的报告
  • 突发!北京通州广通小区一人初筛阳性,小区临时封控只进不出
  • 王毅将主持召开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
  • 外交部:敦促美方在处理对俄关系时不得损害中方正当权益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声称“乌克兰问题凸显中国对台构成严重威胁”,汪文斌驳斥
推荐内容
  • 田常润:原油价格高位扰动,沥青宽幅震荡延续
  • 封控期间 上海浦东各金融机构如何保交易?
  • 摩根大通英国数字银行将提供1.5%可变利率 是同行的两倍多
  • 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推动零售组织变革,已完成云缴费业务部门和数字金融业务部门整合
  • 苹果多款iPod型号设备将被列入“过时”名单
  • 读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一)目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