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人民日报评影视营销:只见流量不见含金量,影视作品过度营销赢不来观众的心!

人民日报评影视营销:只见流量不见含金量,影视作品过度营销赢不来观众的心

时间:2025-07-06 09:57:19 来源:以己度人网 作者:百科 阅读:941次

近日,人民日报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十大重点任务公布,评影“打击流量造假、视营黑公关、见流见含金量网络水军”位列其中。影视营销赢有关影视作品过度营销的作品话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过度观众今天,人民日报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评影

互联网时代,视营受众有了更多影视作品传播的见流见含金量话语权,口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视营销赢影响力和渗透力——选什么电影,先看网络评分;看完电视剧,作品先去社交平台分享评论。过度观众酒香也怕巷子深,人民日报依靠适度的营销宣传,让优质内容尤其是“小而美”的影视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是创作者和观众都乐见的情况。

然而,近些年影视营销“剑走偏锋”的现象屡见不鲜:幕后推手扰乱影视作品评价体系,只见高分、不见高质,利用明星流量引导粉丝群体疯狂控评,雇用网络水军在影评网站和社交平台刷分刷榜,甚至剧未播就有“超前评分”;一些影视作品的网络话题,只见热度、不见讨论度,话题讨论区缺失个性化的真实评价,充斥着“营销号”的同质化内容;一些影视作品制造噱头,只见流量、不见内容含金量,以明星“番位”之争、“甜宠CP”、断章取义曲解剧情等博取眼球,话题游离于创作之外,作品质量缺席于讨论之中……

影视作品过度营销的表象背后,是对影视作品属性认知的本末倒置。流量数据也许能证明商业价值,却无法验证艺术水准。当一部影视作品在时间的淘洗中逐渐沉淀下来,要给一批又一批观众留下什么——是被津津乐道要N刷的经典段落,还是单纯追求曝光度的粗放式营销?是值得回味的人物形象,还是炮制出的烂俗“梗”、过期“糖”?是占据艺术长廊一席,还是热搜榜匆匆一瞬?这些并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当作品的艺术属性被削弱甚至消解,“利益先行”“唯流量论”的短视便会取代基本的艺术判断,与作品无关的旁枝末节就将覆盖实质内容。长此以往,对文艺创作会产生严重伤害。

事实上,人们对影视作品过度营销、网络水军的不满,根源是其对客观、理性、丰富的艺术表达空间的破坏。一些过度营销手段自以为很高明,少部分网络水军自我感觉可以“左右”评价风向,但其实,大众的眼睛始终雪亮。粗制滥造之作并不会因为收割一时流量而收获恒久人心,营造的泡沫终究虚幻一场。最终能带动“节奏”的,是人心共识,不是“流量峰值”。

健康的影视评价体系,是有序的,更是百花齐放的。大众发表评论的意义,并不在于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而在于对艺术的探索,在于分享、发现、共情。它可能是一种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多元视野的展开,也可能是一种关于内容、关于表达不同角度的理解。观众会被《人世间》里中国式的情义感动,感慨“人间值得”;会被《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兄弟感染,感叹“有这部剧相伴有了把路走下去的勇气”;还会记住《觉醒年代》中陈延年视死如归的回眸一笑、《山海情》中水花临别的一滴泪、《长津湖》中“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的一句话……评论区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电影的延伸,是可贵的心声,是作品生命力的体现。营造健康的影视评论空间,不仅仅关乎平台方、创作者、影评人,需要多方发力、共同为之努力。

无论一星还是五星,都应该来自真实的个体、源自真切的体验,是真诚的有感而发。不管一千个人心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么不同,但观众有一个看法是相同的,那就是——创作有质、评论有理、平台有序,则作品有格。快速发展的影视行业,容得下赞美,也容得下批评,唯独容不下也不应容下虚假的泡沫。过度的影视营销,可休矣。

这正是:

酒香巷子深,“出圈”需用心。

营销莫跑偏,品质是本真。

(文丨王瑨)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四部门: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
  • 币圈危机没完!币安很可能放弃收购,FTX遭美国监管调查,数字货币全线暴跌
  • 俄媒:俄驻美大使称,美国想结束乌克兰冲突,打个响指就能做到
  • 22个月来首次!PPI同比增速转负,什么信号?环比却出现增长,什么原因?
  • 11月LPR按兵不动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 我国油气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旋转地质导向获突破
  • 一地鸡毛,机构狂卖3个亿!康希诺从高点跳水30%,诗从悲来,股民:脑袋瓜真的是翁翁的!
  • 中储粮集团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签约采购进口大豆
推荐内容
  • 今晚直播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地缘经济变动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即将召开
  • 在社交平台曝光邻居“低素质”,法院判其侵犯肖像权
  • 安盛天平总经理换人 车险保费两年降三成、非车业务占比提升至35%以上
  • 暴涨!见证历史!在岸人民币汇率最高涨逾1800基点,未来如何走?
  • 国常会再提六举措稳经济:适时降准、支持平台经济、推进保交楼
  • 2022财年巴拿马运河船舶通行量创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