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就任新加坡副总理 “准接班人”将面临哪些挑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报道 新加坡政坛即将掀开新的准接班人一页。
6月13日,黄循新加坡财政部长黄循财正式升任副总理。财任现年49岁的新加黄循财在今年4月被选为人民行动党第四代团队的领导人。这也意味着,坡副黄循财有望成为继李光耀、总理战吴作栋以及现任总理李显龙之后的将面第四位新加坡总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表示,临挑新加坡下一次大选最迟将在2025年11月举行,准接班人并表示:“无论如何,黄循我们的财任计划是若行动党能赢得下届大选,就由黄循财担任总理,新加这件事已经决定好了。坡副”
得到现任总理李显龙的总理战力捧,黄循财一步步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将面但其实,在正式被推举之前,黄循财并不是一个“耀眼”的人。
在黄循财之前,有原定接班的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还有教育部长陈振声、卫生部长王乙康等极具实力的热门人选。相较之下,黄循财可以说是“新加坡的新面孔”。秉持着低调、沉稳的作风,黄循财专注于民生实事。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杜兰认为,黄循财在接任财政部长后有两项工作尤为瞩目,“一是推出提高消费税(GST),二是推出2022年财政预算案。”她表示,过去两年,黄循财协调应对新加坡抗疫工作,同时在执掌多个重要部门时表现亮眼,展示了必要的政治经验和行政领导力,因此成为了政坛明星。
“作为一名政治人物,黄循财始终坚持人民行动党的理念,促进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尊重生命和发展生机,既体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人文关怀,也是该党能赢得新加坡人民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边外交室主任周士新称。
政坛新星的“崛起”
当新加坡疫情渐趋稳定,新加坡领导班子的“交棒”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此时,得到了包括内阁部长等在内19名推举者支持的黄循财,在今年4月被选为新加坡第四代团队领导人,并从13日起升任该国副总理。
虽说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交棒时间点”,但外界分析,现任总理李显龙此前的公开推举已经为黄循财成为新加坡下一任总理铺平了道路。就在黄循财履新的同一天,李显龙也仿佛卸下了重担,从即日起请假至本月19日,期间由黄循财担任代总理一职。
尽管曾多次声称要在70岁之前卸下总理职务,但李显龙在“交棒”一事上始终显得有些犹豫。这不禁让外界疑问,黄循财有哪些优势,能让李显龙安心选其作为接班人?
现年49岁的黄循财,出生在新加坡东部马林百列区的一个普通家庭,是移民二代。“与几个前任和同侪不同,黄循财可以说是精英中的草根,草根中的精英。”杜兰向记者说道。
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黄循财特别提到他的父亲。黄循财表示,父亲喜欢看书、音乐并热心社区事务,是“吃苦耐劳的建国一代”。受父亲的影响,他决定在留学归国后投身公共服务,进入新加坡贸工部任公务员。从黄循财的履历可以看出,他的政务经验十分丰富,先后在财政部、卫生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任职,期间历经多次升迁。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至2008年,黄循财是时任总理李显龙的私人秘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范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李显龙首席私人秘书”这一身份对黄循财进入政坛及其在政坛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王瑞杰也曾做过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书,在新加坡的公务员体系中,成为总理的首席私人秘书本身就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考验,能够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范磊认为,黄循财能从这一职位跃升,说明他所拥有的能力与韧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2011年,黄循财参加新加坡国会选举,成功当选西海岸集选区的国会议员。自此,当了14年公务员的黄循财迎来职业的转折点,正式进入新加坡政坛。从2011年至2020年,他被先后委任为国防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国家发展部长等职务。其后,2021年4月,在李显龙宣布改组内阁后,黄循财被正式委任为财政部长。据了解,在新加坡,总理的热门人选基本都有担任财政部长的经历。因此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财政部长的任命或许已经向外界表明,黄循财有可能会成为李显龙的下一任接班人。
事实上,在黄循财成为财政部长前,还发生了一段插曲:2021年,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以年龄和健康为由辞任“第四代团队”的领军人物。就在新加坡政坛这一“爆炸性新闻”传出没多久,黄循财从王瑞杰手中接任财政部长一职,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
尽管政坛根基不及同侪们深厚,但这无阻黄循财成为合适的接班人人选。
周士新向记者表示,黄循财与王瑞杰的从政经历相似,都担任过相当多党政部门的职务,另外,黄循财同样有稳重、理性的个性,且能够广泛采纳来自各方的政策建议和意见,形成自己的政策倾向,并在与其他人充分协商的过程中形成部门的最终决策,极大程度地保证政策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此外,杜兰认为,近年来,新加坡的政治气氛有所转变,寻求改变的意愿越来越强,“相比起王瑞杰,黄循财因年轻、有个性,在社交媒体上广受新加坡年轻群体欢迎,消解了反对派基于网络宣传获得的优势。黄循财相对柔软的形象,显示人民行动党希望能卸下高高在上的形象,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非典型“接棒人”
“第四代团队好比一支乐队。除了主唱,也需要钢琴手、吉他手和鼓手等,每个人各司其职但又紧密配合,才能奏出悦耳曲目。”在谈及当选新一任团队领导人时,爱玩音乐的黄循财以乐队组成来形容他和团队的关系。
黄循财表示,在过去两年齐心抗疫的过程中,团队培养出非常好的默契和凝聚力,能够了解彼此的优势,通过团队合作争取达到最佳成绩。其实,也是在抗疫过程中,黄循财展现出较强的行政能力,也让更多新加坡民众得以了解他。
在过去两年里,黄循财担任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联合领导人之一。随着疫情变化,黄循财带领着新加坡政府不断调整防疫政策。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黄循财提出同时保障新加坡人“生命和生计”的抗疫方针。杜兰认为,在黄循财主导新加坡抗疫工作的过程中,从提升疫苗接种率,到提出保障新加坡人“生命和生计”的方针,试图在遏制疫情与让人员和资金流动起来之间取得平衡,可谓是一路上稳扎稳打,成为他表现的重要加分项。
“在具体的防控政策上,新加坡采取了根据本国国情分阶段严控和解封的政策,具体通过快速提高疫苗接种比例、快速抗原检测普及、实施家庭康复计划缓解医疗资源压力等方式塑造了疫情防控的‘新加坡模式’。”范磊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严峻的时刻,黄循财对民众的苦难有着极强的共情。2020年3月25日,黄循财在国会分享“全民一心的抗疫历程”时,哽咽将近三分钟。对此,有评论认为:“会为新加坡人流泪的人,就是可以信任的人。”
黄循财给人以低调、内敛、稳重、富有同情心的印象,与多数行动党人的气质并不相符。周士新认为,黄循财可能与李显龙的执政风格有较大差异,但在执政路线上将不会有太大的偏离。
成功“接棒”之后,黄循财不仅要面临领导力的考验,还有一系列国内外的挑战。
范磊认为,面对新生代选民的更加多元化的诉求,下届大选新加坡前进党的攻势很可能会更猛烈,到时候对人民行动党的压力会更大。
此外,新加坡当前正面临10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杜兰向记者表示:“黄循财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如何在保障生计的同时真正保障生命,引领新加坡安全度过疫情危机;其次,是经济转型的问题,目前全球通胀率进一步飙升,新加坡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能否一手抓短期援助,一手抓长期转型,扛住通胀压力带领新加坡走向未来。”
另外,在外交政策上,杜兰认为由于黄循财的外交和政治经验相对薄弱,因此总体上将延续李显龙时期的外交政策,承袭新加坡已经形成的一套应对体系和作风,继续沿用新加坡“小国大外交”、“大国平衡”的价值取向,不会进行较大的调整。
周士新也指出,黄循财在外交思路上会更加倾向于在大国之间保持战略平衡,这一点与李显龙十分相似。另外他预计,黄循财的执政风格将会更加重视集体决策,更加持中和稳重。
在宣布“交棒”的消息后,李显龙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这一继任决定对新加坡来说至关重要,它将确保作为我们制度标志的领导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关文章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赵方园)近日,《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发布,确定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陕西省西咸新区等23个地2025-07-07
- 2022年9月17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世纪科普】秋季养生很重要 食练按摩除烦恼》夏日暑气终于散去,我们迎来了最舒适的秋季,对于秋天,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多半是“秋高气爽”,却往往2025-07-07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Otter来源/硅兔赛跑ID:sv_race)9月15日14时43分,以太坊“合并”The Merge)完成,主网与PoS共识层信标链Beaco2025-07-07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近日,随着美元指数在连续下跌后出现了一次大幅反弹,美元是否真的见顶成为机构热议话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数机构人士认为,考虑到美联储仍将保2025-07-07
中国就业人口年龄结构解读:35岁以下哪些行业最集中,哪些省份年轻就业人口占比低
中国就业人口年龄结构解读:35岁以下哪些行业最集中,哪些省份年轻就业人口占比低|数读中国我国就业人口中,40岁以下占比为45.3%,其中有7个省份超过了50%,西藏、广东、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前五。中2025-07-07- 本报记者 王思文中秋假期结束不久,A股再现调整。9月15日,上证指数收跌1.16%,深证成指跌超2%,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大跌超3%。当日,“股市”、“基金”话题冲上热搜榜单。究竟是何原因引发市场大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