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际:维持中信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7.66港元
投行维持正增长,中泰中信证券机构业务与投资有望为2022年亮点
公司实现营收及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人民币(下同)及52.3亿元,国际同比-7.2%及+1.2%。维持季末剔除保证金后的买入目标杠杆率达4.38倍,优于行业的评级3.38倍,EPS 达到0.37元,价港同比-10%。中泰中信证券加权平均ROE 达2.26%,国际同比减少0.55ppt。维持公司总资产达1.36万亿,买入目标同比+18.59%,评级净资产达2,价港487.34亿,中泰中信证券同比+30.97%。国际
轻资产各项业务中,维持仅投行收入维持正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受市场表现影响下滑较大
22年一季度经纪、投行和资管业务收入分别为 31.9、18.3和 27.8 亿元,同比-9.60%/14.7%/-0.4%;其中经纪业务收入的下滑或受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下降及佣金率持续下行的影响,一季度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微+7.2%至1.08万亿元,但基金新发规模下降,营销难度较大。投行方面市场份额领先,一季度公司A股IPO主承销规模与再融资主承销规模分别为 159亿元、450亿元,市占率分别为12%、20%,分别排名市场第三与第一;境内债权承销规模3,781亿元,占券商承销总金额的16%,排名同业第一,我们预期投行业务将强者恒强,受益于注册制全面实行和项目储备继续领先同业。截止2021年,资管业务管理规模1.6万亿元,同比+19%,管理费收入34.3亿元,同比+42%。其中,集合资管计划占比40.6%,较上年占比提升22ppt。公司私募资管业务市场份额约15.87%,排名仍为行业第一。22年一季度公司资管收入略下滑0.4%。子公司华夏基金21年加强战略性资产配置,2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95亿元,同比+5%。
重资产业务投资收益虽下滑但表现仍较同业出色,信用减值损失转回
公司机构业务具韧性,机构投资收入达34.24亿元,同比-12.3%,主因一季度累计下跌14.5%,中证全债指数触底反弹,股债市场均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到投资业务的表现。利息净收入同比-5.8%,主因两融及股权质押业务规模下滑,截止22年3月末,公司融出资金较2021年末下滑11.6%至1,141.7亿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较21年末下滑44.9%至255.4亿元。一季度公司转回信用减值损失4.09亿元,主因过去两年减值损失计提幅度较大,现在部分存量风险得以化解,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对利润增速的贡献正向。去年公司推进的A+H股配股发行已完成,共募资约273.3亿元,可进一步夯实公司资本实力,有利于继续培育公司在资本中介业务上的优势,保持公司资产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在业内的优势。
微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给予 27.66 港元的目标价
公司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因市场波动而有所放缓,但作为行业龙头,配股完成后资本实力进一步夯实,且公司在机构业务的两融、收益互换、衍生品业务方面的发展态势强劲,对资本中介业务的加大投入将持续推动业务空间。因此我们微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预测至266/307/35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0/2.07/2.38元,预测2022-2024年BVPS分别为16.96/17.42/16.80元。维持“买入”评级,给予目标价27.66港元,对应 1.9 倍22 年 市净率。
风险提示:(一)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及环境恶化;(二)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焦点)
-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 ·Stellantis将为丰田制造面包车 满足“最后一英里”配送需求
- ·杜威在华“心情史”:薪水、课程和角色转换
- ·芯片呈现结构性短缺!何小鹏称部分芯片价格被炒高几百倍
- ·CMF报告: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利大于弊
- ·近6成收入来自单一品牌,股东即是供应商又是客户,京浜光电关联交易公允性、独立性皆存疑
- ·保银投资:疫情好转叠加刺激政策陆续出台,A股有望逐步企稳
- ·富士康从郑州派人赴印度传授经验,值得中国担忧吗?
- ·美国8月ISM制造业指数增长企稳 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 ·热搜炸了!安徽农商银行社招疑大规模作弊,开考六分钟即有人群发答案,回应:已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