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4个交易日合计净买入超280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加仓A股 外资大行看好A股今年盈利两位数增长!

4个交易日合计净买入超280亿元 北向资金持续加仓A股 外资大行看好A股今年盈利两位数增长

时间:2025-07-06 14:11:40 来源:以己度人网 作者:综合 阅读:844次

◎记者 汪友若

2023年伊始,个交A股A股外资做多中国资产的易日亿元盈利情绪显著升温。1月9日,合计借道沪深股通的净买加仓今年北向资金再度大幅净买入77亿元。其中,入超北向资金重仓股、资金、持续长分别获净买入14.49亿元、外资13.23亿元、大行9.89亿元。看好北向资金已连续4个交易日净买入,两位净买入额分别为18.44亿元、数增127.53亿元、个交A股A股60.66亿元、易日亿元盈利77.00亿元,合计合计净买入283.63亿元。

从对2023年中国资产的展望来看,“超配中国”已成为外资机构强烈的共识。瑞银证券中国研究部总监连沛堃在日前举办的研讨会上表示,积极乐观看待2023年中国市场整体表现,MSCI中国指数还有超过10%的上行空间。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在此前的预测中也提到,MSCI中国指数和未来12个月的总体回报率约为16%,2023年上述两大指数每股盈利增幅分别为8%、13%。

此外,在监管政策不断优化、盈利触底反弹的大趋势下,港股及中概股作为中国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诸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

5个交易日净买入277亿元

新年开始仅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便大举加仓A股277.19亿元,日均流入速度显著高于2022年下半年。

从流入结构来看,外资正重新布局其重仓行业,呈现整体等比例加仓的特征。统计显示,从北向资金细分行业净流入看,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代表的成长风格,以及银行、汽车等方向成为新年首个交易周北向资金主要加仓方向:白酒、保险、光伏设备、电池与股份制银行分别获北向资金净买入30.3亿元、20.9亿元、19.6亿元、16.3亿元和14.1亿元。

回望2022年,美债收益率上行等因素明显制约外资入场节奏。但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全球通胀压力有望趋缓,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央行陆续放缓加息节奏,新一轮货币宽松有望重启,外资入场节奏的最大制约因素正边际改善。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2023年增量资金入场将显著提振A股表现,预计未来半年公募和私募将分别有约3000亿元的资金进入市场,而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额有望达到2000亿元以上。

高盛同样预计2023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规模将回到正常水平,即300亿美元左右。

国际投行看好A股盈利两位数增长

在国际投行看好A股的众多理由中,“盈利复苏”“低估值”成为两大关键词。“2022年市场所反映的悲观情绪主要在于疫情反复扰动,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弱,但目前这两大担忧已逐步消退。”孟磊说。

在不少外资机构看来,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正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走向复苏。

瑞银证券中国研究部总监连沛堃表示,积极乐观看待2023年中国市场整体表现,其中MSCI中国指数还有超过10%的上行空间。在他看来,看多2023年中国市场主要有三大理由:中国市场的消费复苏有望带动上市公司盈利整体回升;估值虽然较2022年低位有所反弹,但当前中国资产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有较强吸引力;此外,2023年发达经济体普遍将面对经济衰退的问题,这将影响海外市场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对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黄翔也表示,经过2022年大幅调整后,当前MSCI中国指数动态市净率为1.2倍,为2006年以来第二低位,仅稍高于2015年10月中创下的历史低位。黄翔预计,2023年中国政策的重心将进一步向稳增长转移,这一转向不仅利好宏观经济改善,更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2023年中国消费有望实现强劲复苏。受较高基数影响,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有所放缓,但依然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孟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市场盈利复苏的空间。他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与下游利润率改善将带动A股盈利增速从2022年的4%跃升至2023年的15%。在市场风格研判上,孟磊短期看好以房地产和消费为代表的价值股,若整体市场如预期企稳,风险偏好回升,中期(3至6个月)成长股表现将后来居上。

港股、中概股同步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看好的中国权益资产,不限于A股市场,也包括港股市场和美股中概股。

2023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均创下了历史最佳开年表现。这一方面缘于外资回流,作为中国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港股及中概股自然会获得资金青睐;另一方面,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审计监管于2022年取得积极进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孟磊表示,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就审计底稿方面取到了比较高度一致的意见后,中概股退市风险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已经消退。并且,中概股在板块构成上主要偏向于互联网,而互联网板块2023年的盈利有望较2022年低位实现较大增长。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策略师王滢认为,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对中概股的审计呈现较正面的结果、强美元见顶、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以及消费复苏敞口较大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离岸市场的中国资产价格弹性或更加突出。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
  • 放弃“商业银行梦”,高盛还是做回“投行之王”老本行吧
  • 北交所公司业绩快报出炉 2022年平均营收增逾两成
  • 棉花学报 | 北疆十户滩灌区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
  • 德信中国:对旗下本金为3.48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交换要约
  • 3月1日起,2022年度个税汇算开始,这些人可退税
  • 日债收益率曲线中部明显抬升 投资者再迎全球央行超级周
  • 玻璃市场整体需求不乐观 生产企业库存仍在攀升
推荐内容
  • 我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每年28.58万亿元
  • 渠道改革不会顾此失彼 董明珠回应格力电器热点问题
  •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载有丙烷燃料的货运火车脱轨
  • 中盈盛达为雅居乐2亿元债提供担保,服务费为每年担保额的2.5%
  • 布朗熊登陆元宇宙,LINE FRIENDS加速数字转型
  • 国家联合资源2022年度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亿港元 同比增长4.48倍